古有嫦娥奔月的传说,如今地球人也可以去月亮上看看嫦娥和后羿了…

今天(2007年10月24日)18点05分,“中国嫦娥”搭载长三甲火箭告别“故乡”,开始出使月球的旅程。嫦娥一号卫星将于11月7日进入自己的“工作岗位”,到抵达遥远的“月境”,在长达十多天的日子里,“中国嫦娥”将如何走完38万公里的漫漫旅程?

--“借力飞天”
“嫦娥”将首先被送入近地点200公里、远地点约5.1万公里、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。

--“绕地而行”
随着第1次远地点的加速,卫星的近地点高度将被抬高至600公里,但轨道周期仍为16小时。在16小时轨道运行总计数10小时之后,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第1次近地点加速,将自己送入周期为24小时的停泊轨道上。在这个轨道上,“嫦娥”将进行长达3天的“耐心”飞行。
在停泊轨道飞行3天后,嫦娥一号将实施第2次近地点加速,将自己送入远地点高度12.8万公里、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。

--“奔月之路”
10月31日,当嫦娥一号的飞行第3次“莅临”近地点的时候,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也将来临--此时,嫦娥一号将实施第3次近地点加速。顺利完成后,卫星的飞行速度将提高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10.9公里/秒,进入远地点高度为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,开始向着月球飞去。

--“嫦娥绕月”
经过长途跋涉,承载无数传说的月球将终于出现在“中国嫦娥”的眼前。此时,高速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放缓自己的脚步,这一刹那,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“月球卫星”。
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,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、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。

“嫦娥”将用整整一年的时间,静静地萦绕、端详着那华夏子孙千年的梦想之地,并向远方的“亲人们”传递着她所看到的信息……